马克思主义学院将2022年暑期实践研修与研习《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以下简称《闽山闽水物华新》)有机结合,于7月9日至13日组织思政课教师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来到闽西老区,在参观走访、调查座谈、现场讨论中搜集与解析闽西老区的红色革命故事和绿色发展故事。
饮水思源:追寻习近平始终不忘闽西老区人民的足迹
《闽山闽水物华新》提到,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先后19次到闽西,看望慰问老区群众和瞻仰革命遗址,并一再强调要“饮水思源,勿忘老区”。面对“古田会议永放光芒”红色大字,教师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坚定表达传承红色基因的决心。当天下午,老师们就《闽山闽水物华新》里的闽西故事展开现场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实践研修感受,表示要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探寻闽西老区的革命历史,将我们党成长路上的曲折和艰辛打磨成教学案例,融入中国精神、人民至上、历史自信等内容的课堂教学中,融入各党支部的红色教育主题活动中。
绿富共赢:追寻习近平接续推动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足迹
《闽山闽水物华新》辟专节介绍了长汀自北宋以来治理水土流失的全过程。在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科教馆,讲解员着重讲述了习近平接续推动长汀水土保持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个重要历史瞬间;一份份珍贵的影像和数据资料都彰显出封建王朝、国民党与共产党在治理水土流失成效上的明显差距。站在习近平总书记曾为长汀所作的一幅幅题词和批示前,面对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种植的香樟树和郁郁葱葱的山林背景,老师们深深折服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巨大魅力。
制度创新:追寻习近平主导武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足迹
《闽山闽水物华新》写道,早在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就到武平调研,亲自抓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老师们专程来到“全国林改策源地”——武平捷文村,从当地工作人员的介绍中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对武平县农民群众改革集体林权制度首创精神的充分尊重,明确指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的那份历史担当。随后,老师们与当地村民座谈交流,详细询问捷文村怎么解决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提出的“山要怎么分?钱从哪里来?树要怎么砍?单家独户怎么办?”等问题,还将自己家乡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情况与捷文村进行了比较。
此次实践研修给思政课教师带来了很大收获。老师们将从中提炼出闽西主题系列案例和资料用于课堂教学、学术研究,努力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闽西实践传扬给00后大学生,在让学生们入耳入脑入心中主动践行铸魂育人的光荣使命。

参观古田纪念馆

参观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科教园
(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谢珍萍 图/ 王斌)

闽公网安备3501210250002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