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至12日,福建江夏学院“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足迹——闽山闽水物华新”星火实践队来到漳州市及东山县、云霄县等地,从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谷文昌纪念馆、向东渠等红色资源,漳州市城市展示馆、博物馆、非遗展示厅等文化资源以及澳角村、漳江口红树林、漳州核电站等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中,引导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勇担历史使命,奋力书写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出征前,校团委书记张彩云对实践队全体队员开展行前教育,勉励同学们:要提高站位明方向,深刻认识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要做足功课求实效,扎实做好前期调研,充分掌握实践地的第一手资料,把准备工作做深做细,确保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牢记责任保安全,时刻把安全放在首位,严守纪律,严实作风;要强化示范展形象,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全面展示青年学子脚踏实地、昂扬向上、自信阳光的精神风貌。实践队通过共同研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等书籍、在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习空间”聆听校先锋学生宣讲团解说、现场交流心得、集体宣誓,打牢实践的思想基础。
党建引领与真抓实干共进 悟“为民造福”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10月15日在东山县考察谷文昌纪念馆时指出,学习谷文昌同志,不仅要高山仰止,还要见贤思齐,像他那样做人、为政。“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是谷文昌同志一生践行的誓言。实践队来到谷文昌纪念馆,通过详实史料和讲解,深入了解“四有”书记谷文昌带领东山人民战风沙、造绿洲的艰苦历程,为他“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担当所震撼。队员们表示要以谷文昌同志为榜样,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将感悟化为奋进动力,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实践队紧接着走进了依山傍海、风景如画的东山县陈城镇澳角村。202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澳角村考察时指出,村级党组织要发挥火车头作用,带领乡亲们做好“海”的文章,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往无前。从澳角村电商党支部书记沈舜欣的生动讲述中,队员们了解到这座昔日小渔村之所以走出一条以海兴村、以海强村的新路子,正是党建引领、因地制宜、创新奋斗的生动实践。大家备受启发和鼓舞,进一步坚定了立足实际、学好本领,在广阔山海间挥洒青春热情的决心。
科技创新与生态保护共赢增“强国有我”信心
今年适逢中国核工业创建70周年。实践队前往位于云霄县的漳州核电站调研,在华龙科技文化园,漳州能源党建群工处处长尚大俭一行带领队员们通过图文展板、机组模型、5D宣传片、互动游戏等多元形式,了解核电站的建设历程和重要意义,学习核反应堆原理、核燃料组件构成等知识。在得知作为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标杆的“华龙一号”采用能动与非能动安全设计理念,单台机组年发电量超100亿千瓦时,减排效益相当于年植树1.8万公顷后,大家在赞叹之余倍感自豪。在工程管理楼,队员们观摩了数字化模拟沙盘及核电机组仿真系统,从女教员的介绍中了解到培养一名合格操纵员需要大约7年的时间,因投入堪比等重黄金,故称其为“黄金人”,彰显出人才培育的极致标准。现场见闻和体验让大家直呼大开眼界、大长见识,纷纷表示要向核电人学习,将爱国情、强国志转化为报国行,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中乘势而为、激扬青春。
实践队还调研了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智慧展厅内,这名“海岸卫士”的生态画卷在队员们眼前展开——5种原生红树植物在此扎根生长,为218种珍稀物种构筑温暖家园。大家深切认识到,保护区依托海陆空立体监测网络织就的生态防护网,以及高校产学研协同碰撞出的创新火花,正以“久久为功”的韧劲,让这片湿地持续焕发新生机,奏响着生态与发展同频共振的美妙乐章。
队员们踏入向东渠事迹展示馆,从解说员的讲解中了解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数万建设者仅凭锄头、畚箕等简陋工具,于崇山峻岭间开凿隧洞、搭建渡槽,历经三年艰辛,终建成横跨云霄、东山两县、长达85公里的“人造天河”,化解了沿线“十年九旱”的困境。馆内的泛黄照片、斑驳工具与逼真场景复原,生动再现了建设者们战天斗地、团结协作的奋斗场景。大家深受触动,一致认为向东渠精神是攻坚克难的史诗,更是奉献精神的传承。
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共荣筑“根脉传承”同心
走进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实践队回顾了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馆内陈列的一件件文物、一张张照片,既讲述了1932年红军浴血奋战、攻克漳州的英勇故事,也记录着红军驻漳期间带领群众追寻希望,筑牢革命根基的奋斗历程,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漳州战役对巩固闽西苏区、发展闽南革命新局面的重要作用。
在漳州市城市展示馆,队员们通过多媒体互动、虚拟现实等技术,仿佛踏上了一场探索城市文化底蕴与未来发展的奇妙之旅。古老的闽南建筑风格、韵味悠长的古城风情,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产业布局的创新规划......全方位展示着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魅力,以及在时代浪潮中稳步前行、迈向更美好未来的发展蓝图。
在漳州市博物馆,队员们透过明清漳州窑外销瓷、古月港商船等与海洋息息相关的文物,回味、体悟漳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繁华过往,及其在时代变迁中那份深植于海洋文化的开放与包容。
在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队员们领略了布袋木偶、木版年画、漳浦剪纸等非遗魅力:木偶灵动传神,年画色彩浓烈,剪纸栩栩如生......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展陈,尽显漳州人用热爱与坚守赓续中华文脉和民族根脉的执着。
下一步,实践队将围绕此次实践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持续深化学习调研,着力推动实践成果转化,精心打磨调研报告,汇集队员们的实践感悟,制作“青马学员说”实践纪实视频等多样化成果,系统总结凝练在追寻总书记足迹过程中的收获,带动广大同学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中奋勇争先。